当前页面:首页 > 机构概况 > 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关于仲裁办2017年度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2018.01.05
       2017年,我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会议精神,坚持用“两学一做”统领工作,以“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为目标,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为重点,以创新自贸试验区仲裁体制机制建设为突破口,秉承“科学仲裁、和谐仲裁”理念,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充分发扬“快、严、实”的工作作风,主动作为、创新发展,人心思齐、人心思进、人心思改,较好完成了2017年各项工作,为当事人提供了优质的仲裁法律服务。
       一、创新驱动,勇于实践,开启仲裁发展新征程
    (一)“体验大于效益”的理念逐步建立。一方面,牢牢抓住“服务意识”培养。牢固树立“裁调结合,以调为主”的纠纷处理理念,避免依靠简单裁决方式解决矛盾,积极探索运用先行裁决、调解和解、裁前告知和法律释明等方法解决纠纷,增强了当事人的服务体验。农民工讨薪问题尚不属仲裁所涉范围,但为当事人提供仲裁服务,减缓政府压力,我委先行裁决1起,农民工工资得到及时发放。针对今年市政府涉及东港案件增多的实际,在及时掌握情况的前提下,一边处理有仲裁协议案件;一边沟通联系无仲裁协议的当事人,说服其达成补充仲裁协议,使其体验仲裁服务,感受仲裁优势,使纠纷及时得到解决。全年通过达成补充协议解决纠纷的共11件,标的额达9500万元。一些系列物业纠纷案,因涉及的大多业户都是回迁户且年岁过高,身体状况堪忧,行动困难,不便参加庭审,且开庭会加大双方矛盾,为此,办案秘书结合个案的实际情况,利用节假日时间,亲临现场,分别做物业公司与业户的工作,努力使其达成和解,最终一方交物业费,另一方撤回仲裁申请,做到案结事了。通过瓦房店市永宁镇刘文正(个人)民间借贷的个案解决,了解其所在区域的民间个人小额借贷较多,遂以此案为突破点,主动推介当事人将来发生的民间借贷中选择仲裁条款,以及对已有借贷纠纷(无仲裁条款)达成补充仲裁协议, 以“一案通一类”,让当事人感受仲裁上门服务体验。业户诉大连嘉源置业有限公司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因开发商逾期办证引发群体纠纷,为防止矛盾扩大,一面稳定业主情绪,一面要求开发商主动与业户沟通。经办案秘书的努力工作,最终达成和解,业主收到逾期办证违约金后,撤回仲裁申请,不仅维护当事人的权益,也防止了矛盾激化。另一方面,紧紧扭住“规章制度”不放。一年来,全办坚持优化程序,提高审限意识,狠抓案件质量。对于审理及裁决后的仲裁案件,尤其是那些疑难案件,一以贯之坚持落实四项制度,并集中重要力量攻击主要方向,寻求突破口。一是坚持案件汇报制度。办案人员定期向办领导班子汇报案件进展情况,对临近审限警戒点的50余件进行了综合分析,除法定中止的案件,对7件案件提出了处理方案供仲裁庭参考,有效防止了矛盾的升级。二是坚持专业人员咨询制度。就专向领域问题向专家提出咨询,搜集相关专业业务资料,为仲裁庭提供专业帮助,保障案件公正公平处理。三是坚持案件的研讨及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对5件分歧意见较大的案件进行专家咨询,确保了案件的公正审理,维护了仲裁的公信力。四是坚持案件回访制度。通过裁后回访,向败诉方讲清其败诉原因,促使其及时履行裁决,避免新矛盾的发生。同时还时刻与中院执行局保持沟通,就裁决的执行事项与其联系,确保裁决执行顺畅。一年来,对审结的322起裁决案件进行了及时回访,当事人满意率达95%以上。
     正是因为“体验大于效益”的理念根植于心,在做好当事人体验的同时,也提高了办案效益。受理案件数不断增加,“三率”指标也超额完成。截止2017年12月30日,我委共受理案件1131件,同比增加10件,增幅为0.9%;审理案件1325件,审结案件1150件,平均审限为1.21个月,审结率为86.8%,比年度预定目标高出6.8个百分点。全年审限内结案率达100%。涉案标的额28.5亿元,实缴财政1738.7万元,同比增加443万元,增幅34.2%。调解撤案率71.3%,比预定指标提高21.3%;快速结案率77%,比预定指标提高27%;自动履行率98%,比预定指标提高18%;当事人申请撤销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24件,被法院撤销与不予执行案件2件,远远低于不超过当年审结案件的1%指标。
    (二)“多点布局”的绿色通道愈加完备。为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的企业、登记的外资企业及特殊生产行业提供高效、快捷的仲裁法律服务,于6月份,在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开设了仲裁服务窗口,使仲裁工作快速融入到自贸试验区建设中,紧跟步伐,跟进发展,为企业搭建解决纠纷平台。航运仲裁院于今年9月份,进行人员的合理配备调整,明确了负责人的岗位职责及机构发展方向,并就其仲裁庭设置、咨询接待台布置进行重新构想与规划,以更加有效满足仲裁院的日常业务办理,快捷高效服务当事人。仅仅数月,大连港集团、船舶重工集团等有影响力的航运物流企业的走访作用,及大连物流协会、仓储协会、律师协会等社会组织加强沟通的联系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仲裁法律服务得到进一步体现,截止目前,引入仲裁案件5件,标的额达5000万元。
     (三)“网络融合”的顺应趋势逐渐突显。2017年,就其拓展及宣传渠道,我办不拘泥传统媒介推广,积极探索,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为便于民,前瞻性的提出了“互联网+仲裁”,经过初步测试,办公办案软件已投入试运营。且不断更新官网栏目板块,加强微信公众号功能,方便百姓的使用,逐步实现足不出户,可咨询,可查询,可立案的需求;充分利用微信平台、QQ平台及短信向当事人、仲裁员进行送达,增强了当事人的“体验度”。
    (四)“体制机制创新”得到有效探索。年初,我办组织成立了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大连仲裁分支机构领导小组,先后与金普新区管委会和市自贸办相关工作人员研究商讨;并借鉴对口协作城市上海,福建省等自贸试验区仲裁机构的成功经验,对分支机构名称、办公地点、资金保障、组织框架及仲裁规则进行了充分论证,形成了设想方案和符合自贸试验区特点的仲裁规则。旨在打造航运、物流、金融等相关的国际商事仲裁及调解专业化平台。为加快大连仲裁快速发展,先后对上海、青岛、深圳、海南仲裁委进行了调研学习,形成了《体制机制改革调研报告》《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的建议》并上报市政府,现已进入论证阶段,为打造一流仲裁机构品牌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
      二、深入宣推,保障主体,主动融入市场经济发展
    (一)不忘初心,做好“群众”的贴心人。严格落实 “两化”工作要求,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线上推广与线下推广”相结合的方式宣传仲裁法律制度。年初以来,报纸及网络媒体共刊登稿件50余篇;编印《仲裁信息》10期和《大连仲裁》第48期。在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累计发布各项信息300余条,浏览量逾10万人次;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政务公开日及春季、夏季、秋季房交会等时机,在市内、金普新区和北三市设置公益法律咨询台,开展了“诚信经营、无忧消费”“答疑解惑,助买房无忧”为主题的法治宣传20余场次,专家现场解答法律疑难800余人次,编辑发放图书400余册,宣传资料900余份;分会利用当地政府机关宣传平台,采取“送法下乡,广场宣推”等多种形式,开展宣法、普法活动。通过不懈宣传, 仲裁越来越为广大消费者认知与接受。
    (二)牢记使命,做好“企业”的顾问团。一年来,先后赴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现场解答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对项目建设使用的10余种合同文本进行审核,严格控制法律风险,确保新机场商务区建设顺利完成。开展“仲裁进平安保险公司”活动,召开法律风险防范讲座,解决了保险公司诸多法律困惑;举办“涉台民商事仲裁”讲座,与在连的20余位台商企业家面对面沟通交流,解答其在商贸活动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为在连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及私幕公司等企业举办大型“证券仲裁知识”培训,参加此培训达260人,为维护证券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援助。与电商协会、物流协会携手合作,组织30余家电商企业走进仲裁委,了解仲裁法律制度,仲裁员帮助讲解跨境电商法律问题,促进电商企业的健康发展。工商联仲裁中心结合工作职能,建立法律服务志愿者团队,组织仲裁员深入企业答疑解惑,累计举办法律培训讲座4次;装饰装修仲裁中心、证券仲裁中心采取“精准定位、部位点穴” 的方式,组织对项目经理人、证券从业人员及企业法务人员的培训,开展仲裁服务及推行;分会及航运仲裁院立足自身,不等不靠,积极采取“点对点、面对面”等方式方法,开展对大连港集团、瓦轴集团、安盛集团等2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基层送法走访”服务,以主动上门拜访的仲裁法律服务形式,贴近企业身边,排忧解难,赢得了企业信任,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探索前行,做好“学校”的试验田。2017年,在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研究生课程中开设了54学时的仲裁法选修课程,办主要领导作为主讲人员亲自备课授课,为在校研究生作了以《仲裁法律制度的发展与特点》主题讲座。在原有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法学教学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分别与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达成协议,于7月10日,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正式落户大连仲裁委,此基地是首个跨地区建立的实践基地;于9月30日,中国政法大学教学实践基地也在大连仲裁委揭牌,这是我委与高校法学院建立的第五个教学实践基地,也是跨地区建立的第二个基地。是我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学习先进仲裁经验的具体举措,是引领全面对标学习上海等一线城市先进经验的先行先试。在引技和引智上寻求更大突破,培育仲裁事业后备力量,推动仲裁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四)主动作为,做好“政府”的参谋者。年初,针对近年来政府部门作为一方民事主体参与仲裁程序所发现的问题,我办撰写了《仲裁办在涉政府部门案件中做法及工作建议》并附《涉案名细》报政府相关领导,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责成有关部门予以落实。法制办还将此环节纳入市政府法制部门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办业务主管领导在其培训中就仲裁制度及政府在签订民事合同中出现的问题,为全市法制系统做了精细讲解,得到了广泛好评;此外,我委还对在审的涉政府部门的案件专案研究,针对个案具体分析,为政府排忧,为百姓解难,防止了矛盾升级,维护了社会稳定。全年,我委共处理涉政府部门案件160件,标的额8.39亿元。
      三、靠近前沿,精准对标,逐步优化营商法律服务软环境
     加快大连经济发展,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不仅要在优化政务环境、金融环境、人才环境上下功夫,更要发挥仲裁法律服务的软环境作用。为此,一年来,我办竭尽全力、攻坚克难,加快脚步靠近大连经济发展前沿。
    (一)学习调研,借鉴经验。一方面,坚持内部挖潜,向“身边”学。3-4月,先后深入金普新区分会、证券期货仲裁中心、驻山西商会仲裁调解工作室等10个仲裁分支机构进行走访调研。与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瓦房店市政府,金普新区管委会,市法制办,市编办,市工商局,市财政局,市自贸办等职能部门进行交流研讨,介绍仲裁化解经济纠纷的功能和作用,力争取得各级党委政府对仲裁法律制度的认知和支持;与保险监督管理局、证券监督管理局、市工商联、市律师协会、室内装饰协会等行业管理部门进行交流合作,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对仲裁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仲裁不断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拓宽“向外看”视野,向“他人”学。为了尽快掌握国际仲裁前沿理论,了解仲裁界最新发展动态,迅速融入中国仲裁发展与改革事业。我委先后参加了以“利用国际仲裁助力'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为主题的上海国际仲裁周活动;国务院法制办参与召开的“全国新时期创新仲裁发展机制”专题研讨会;省法制办与省仲裁协会召开的“仲裁助力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研讨会,共同研究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内如何开展仲裁工作,怎样发挥仲裁化解纷争的积极作用。我委还受领并高标准完成了省法制办、省仲裁协会交给《中国(辽宁)自贸试验区仲裁规则》的制定任务,并于9月28日,在大连市委成功召开了大连仲裁委员会《中国(辽宁)自贸试验区仲裁规则》新闻发布会,《仲裁规则》的正式实施,为营造自贸试验区国际化营商环境发挥积极作用,为自贸试验区内外企业法律风险防御、法律咨询服务、争端解决裁断提供有力保障,也为沈阳、营口等兄弟单位提供了“大连模式”。
     (二)多维联动,便捷高效。与市消费者协会沟通,筹建消费争议仲裁中心,努力为消费者消费维权开辟一条有仲裁法律保障的新途径。4月初,与大连市中院就“为保证当事人的仲裁裁决能及时得到执行;提高当事人对做财产保全案件的比例,减少执行环节的困难”等事宜与市中院相关领导进行了座谈协调;并与基层法院加强沟通,确保财产保全案件在基层法院顺利完成,更好的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为司法系统宣讲仲裁知识,开展了我市各县区司法所所长和法律工作者120余人的仲裁知识讲座,并与市司法局达成意向,实现仲裁与人民调解有效对接。为进一步加快营商法律服务软环境建设步伐,8月份,与经发局、自贸办达成一致意见,现已设立知识产权仲裁院,办公场所目前正在装修完善。联合海事大学成立货代合同起草领导小组,及时召开由专家仲裁员、货运企业、货主企业、贷代协会参加的研讨会,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经多次修改完善,最终确定完成了东北三省货运企业通用的由大连仲裁委员会解决纠纷的《货代合同》。我委还拟制下发了《大连中院与大连仲裁建立仲裁与诉讼相衔接工作机制方案》《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仲调对接》。旨在进一步完善合力化解矛盾的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灵活、高效的纠纷解决方式,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律服务支持。
     (三)对标上海、接轨国际。3月初,我办参加由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牵头主办“2017上海国际仲裁周”系列活动,通过“国际仲裁发展与展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法律风险和防范”“新形势下中国仲裁机构的发展与改革”等主题活动学习,开阔了仲裁人全球化的视野、超前性的工作思维。5月中旬,组织全办业务人员参加上海政法学院刘晓红院长主讲的“中国自贸区制度创新与法治建设”讲坛活动,对《辽宁自贸区仲裁规则》制定及大连片区仲裁院的法治建设构筑了法律“防火墙”。 9月份,开展“学习讲话、对标上海、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浓厚了对标达标创标的浓厚氛围,全面树立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谋划大连仲裁未来发展。10月份,召开了由仲裁员代表和机关干部参加的“仲裁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仲裁工作座谈会,用外脑智慧,集智库力量,共搜集9个方面意见建议30余条,科学制定发展远景规划。
      四、以身作则,强基固本,推动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方面,“严”字当头,在抓党组织建设上下实功。要想发挥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调动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积极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抓好各级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一线筑垒”工程。一是严守组织纪律。党组班子带头执行各项《准则》《条例》,严守纪律,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全年,办党组进行中心组学习13次,党组会46次,办务会12次,委务会2次,主任会议13次,重点对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风廉政”“习总书记在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肃清流毒”“启动第六届委员会换届工作”“十九大报告”等进行学习部署,坚持“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5月、7月、9月,先后3次组织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进一步增强了仲裁员及工作人员的廉洁意识。二是严密组织活动。年初以来,机关党总支按照党组工作部署,较好地完成了“警示教育”会议、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会等;结合创建学习型机关,开展“参观学习大连舰”“七一·缅怀历史”“仲裁讲坛”等活动;向机关工委申报的“《百问百答:您身边的法律顾问(漫画版)》被评为“最佳服务成果奖”;题为“大连仲裁助力我市营商环境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民商事纠纷解决平台”,刊登在6月《领导与决策》期刊上,近年来尚属首次。三是严格落实责任。两个党支部按照“层层压实责任、项项分解任务”的思路,落实责任,完成各项分解任务。8月,按规定要求高标准完成了党支部换届,10月底,完成了办党总支换届工作,加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并充分形成一线“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和体现了新的组织功能。
     另一方面,“专”字为先,在抓两支队伍建设上用实劲。抓仲裁员队伍。先后2次召集仲裁员搜集与挖掘仲裁典型案例,参与筹拍CCTV9《大国仲裁》纪录片;先后2次,组织召开仲裁员座谈会(沙龙),集思广益,谏言献策,交流经验,筹划仲裁事业发展新蓝图。组织仲裁员参加亚太地区仲裁组织主席杨良宜在海事大学的“英美合同法的解释”讲座。推行仲裁员分组联系活动,组织金融组走进平安保险公司,宣推仲裁程序和优势;合同二组与律师事务所模拟庭在北京世纪律师事务所大连分所举办模拟庭培训。一年来,组织仲裁员与企业家进行对话交流,累积100余人次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在提高仲裁员精气神、在提升仲裁专业水平的同时,也服务了市场主体。仲裁员协助完成的《辽宁自贸试验区仲裁规则研究》重点委托课题;参加辽宁第十四届法治论坛,形成8000余字的关于“辽宁自贸试验区仲裁规则研究”的论文,荣获第十四届“辽宁法治论坛”一等奖,赢得学界和理论界的高度评价。抓工作人员队伍。坚持不仅“请进来”,还要“走出去”,最终实现向先进仲裁委“接轨”。开展《民法总则》及自贸试验区知识在线学习,组织全办秘书参加省仲裁协会组织的“仲裁秘书的培训”,提高了办内人员的业务精专水平。在2017年仲裁法学研讨会上,参评的《“一带一路”机遇,完善仲裁法律制度》论文荣获一等奖。参加辽宁第十四届法治论坛,提交的《调解在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制度创新中的作用》荣获三等奖。组织办内专业力量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及内控文件资料的完善升级,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完备,指导性、操作性更强。
      五、坚持标准,秩序正规,基础建设更加规范有序
     一是以实绩考核促整体工作。年初,认真学习领会上级工作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及时成立了本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研究制定本办考核实施方案及细则,将上级下达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及党的建设工作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处室,根据“三定”方案,制定内设机构及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指标,按照考核内容及要求,领导班子加强平时检查督导,各部门主动作为,推动了党建,仲裁宣传、服务,案件审理,综合保障等全面具体工作,确保了全办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上半年和三季度的考核中均取得了零扣分的好成绩。
     二是加强软硬件建设齐头并进。上半年,经多次联系沟通,在市档案局为我办业务档案单独设立档案类别(即仲裁档案),开展业务档案数字化扫描移交工作;下半年,积极备战档案“省特级”工作,迎接其考核。积极投身“平安大连”建设,严守《仲裁办干部值班管理规定》,增强应急处突能力。按上级要求抓好安全防范(生产)工作,定期组织安全隐患的排查,杜绝漏电、暖气锈蚀、消防安全等问题的发生。加强教育,养成良好习惯,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办公办案软件开发完成初测试运行后,将开展终验工作,严格把关确保财政投资项目依规、有序。健全网络安全规章制度,坚持发布资料的审批程序,严密防卫网络安全工作。严格落实保密责任制,拨付保密专项经费,用于保密室建设和购买保密宣传资料及挂图,并在全办开展保密知识宣传教育;严格机要管控,确保了机要和保密工作的万无一失。
      三是科学编制三年发展规划。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结合我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组织起草《2018年至2020年大连仲裁委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了发展总目标,即到2020年,大连仲裁要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成为中国(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助推器;成为东北亚地区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仲裁机构。并明确了“打造一流的仲裁环境、建设一流的仲裁机构、培养一流的仲裁队伍”的“三个一流”具体目标和精神内涵。三年发展规划为大连仲裁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任务,是我委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基本遵循。
      六、2017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仲裁服务的“高、精、尖、新”意识还有欠缺,仲裁工作的创新思维、创新手段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与部分兄弟单位相比,大连仲裁现有保障体制(人员、财政、车辆等)已不能适应仲裁(案件数量增加、人员编制抽减、送达等保障弱化)的快速发展。三是人员少、任务重,加之受网络环境限制,“互联网+政务”细微处还没有落到实处。四是仲裁员主动参与本委工作意识还不够,仲裁员管理和参与本委的宣传推行等工作的主动意识还需增强。
      七、2018年工作基本思路
      2018年,我办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持之以恒落实“四个着力”、“三个推进”。以“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为目标,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为重点,以“两化”为抓手,以创新自贸区仲裁体制机制建设为突破口,坚持“科学仲裁、和谐仲裁”工作理念,发挥“快、严、实”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我市中心工作,做到“公平、合理、高效、廉洁”,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充分发挥仲裁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为我市实现全面振兴,推进“两先区”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一)扭住重点,确保仲裁植入经济大潮中落地生根
      探索实现仲裁工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围绕我市经济发展形势,在市政府重点项目、金融、经贸、国资等重点行业系统和有长期合作潜力的重点企业深化推行工作;尝试将仲裁融入东北地区国有体制改革。为解决国际商事活动纠纷,营造“法治大连”的专业化、国际化仲裁法律服务软环境凝聚力量。           
     (二)改革推动,确保仲裁在未来发展中释放生机活力   
      按照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要求,全面对标达标,分部实施,努力整合调整内设机构及职能,使其更加合理、高效。结合仲裁本质属性定位和大连机构实际,进一步探索研究适合大连仲裁发展、益于公信力提高的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方向,科学谋划大连仲裁未来的发展。
    (三)完善制度,确保仲裁在人民群众心中提升公信力
     围绕“两化”要求,继续扩大受案范围,缩短审限,提高审限内结案率;贯彻全程调解机制,做好“大调解”工作;加强对重大疑难案件和同类型仲裁案件的跟踪,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完善案件回访制度。实现案件稳步增长,确保案件质量,完成“三率”指标(2018年,案件审结率达到80%。快速结案率保持50%以上,调解撤案率保持50%以上,自动履行率保持80%以上),充分展现仲裁的公信力,提高当事人仲裁服务体验。
    (四)践行宗旨,确保仲裁在加强队伍建设中提高认知力
     实行仲裁员分组联系制度,将分组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加强仲裁理论研究;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和廉政操守教育。依规有序高标准完成大连仲裁第六届委员会换届工作。通过加强队伍建设,狠抓服务意识,依托分会和仲裁中心,发挥仲裁制度和人才资源优势,推行和完善顾问团制度;开展“企业法律健康体检活动”;组织仲裁员深入街道社区进行法律咨询活动;全力配合参与CCTV-9《大国仲裁》记录片拍摄;在媒体开设“仲裁之声”专栏,通过仲裁员以案讲法,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认知力。
    (五)深入挖掘,确保仲裁在夯实基础中提升规范化水平
      规范档案室建设,完善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内控制度,改进仲裁办案办公软件及网络资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掘“互联网+仲裁”电子政务服务保障,提高规范化水平。
                                            

                                                                 大连仲裁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