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仲裁动态 > 动态
动态
头版头条!法治日报点赞大连仲裁改革:惟改革者进 惟创新者强
2025.02.14

编者按:

在法治建设的浪潮中,大连仲裁委员会/大连国际仲裁院(以下简称“大国仲”)以其坚定的改革步伐和创新精神,书写了仲裁事业的新篇章。本文刊发于法治日报2025年2月13日头版头条。文章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展现了大国仲如何通过内部改革、专业化建设、多元解纷体系的融入以及法律服务的输出,不断提升仲裁公信力,打造出大连仲裁的新样板。

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界的信任和支持,离不开全体大连仲裁人的努力与奋斗!我们深知,大国仲与国内外优秀仲裁机构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可以完善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未来我们将更加努力,积极搭建法律交流平台,努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以下为法治日报文章全文:

惟改革者进 惟创新者强

惟改革者进 惟创新者强

大连国际仲裁院探索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之路

□ 本报记者 张国强 韩宇

“改革伊始没有资金,我们只能等着第一个案子来,收取了仲裁费才陆续给仲裁员发放报酬,给员工发放工资。”谈及仲裁体制机制改革,大连国际仲裁院院长毕凤有回忆说。

四年前,仲裁体制机制改革后的大连国际仲裁院退出财政供养,实行自收自支,可谓“白手起家”。

四年后,大连国际仲裁院改革成效满满,实现华丽蝶变:三年多累计受案标的额超510亿元,远超自1996年成立之日起至改革前25年总和(总计280亿元)。2021年至2023年受案标的额逐年递增,2023年案件标的额占全省14家仲裁机构案件总标的额的三分之二,位居东北第一,在全国280余家仲裁机构中,从中下游水平跃升至第九位。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进大连国际仲裁院采访惊喜地发现,该院探索出仲裁法律服务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道路,打造出大连仲裁新样板。

提高仲裁公信力

仲裁是国际通行的纠纷解决方式,也是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选择仲裁作为商事领域纠纷解决方式。

2021年3月28日,大连仲裁委员会完成仲裁体制机制改革,由原来的参公事业单位变更为公益性非营利法人机构。改革后的大连仲裁委员会,同时启用大连国际仲裁院名称。

“我们进行了内部去行政化改革,从原来三级管理制度,改变为组建案件办理、案件管理、宣传拓展、综合管理4个团队,实行扁平化管理,机构现有44人。进一步明确仲裁机构服务于仲裁员和当事人的定位,对内去行政化,对外去官僚化。同时,重建两支队伍,加强秘书团队专业化建设,公开招聘15名具有法学(法律)硕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人员结构更加优化;加快仲裁员专业化、国际化步伐,由原来的285名增聘至1184名,专业领域涵盖金融、经贸、航运等10大类别。公信力的提升关键在人,仲裁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了我院的整体水平。”毕凤有介绍说。

为了提高仲裁公信力,大连国际仲裁院制定仲裁员考核制度,作为仲裁员聘用及选用的参考依据。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提升仲裁质量、效率和整体服务水平的意见》及十项具体措施为抓手,优化完善案件管理模式,强化仲裁服务质效与专业水平。

统计数据显示,大连国际仲裁院办理案件质效显著提高,结案率由改革前的59.77%提升至改革后的91.1%;改革后受理案件无一件被撤裁。

加强专业化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以法律制度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大连国际仲裁院建设下,大连金融仲裁院、大连国际航运仲裁院、大连知识产权仲裁院、大连能源与矿业仲裁院与大连国防科工仲裁院五个专业仲裁院应运而生。

以大连金融仲裁院为例,参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实际,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金融仲裁规则,开创日结21案、24小时调解办结金融纠纷案的佳绩。自2021年成立至今,累计受案标的额突破370亿元,得到金融市场主体的广泛认可。

成立这五个专业仲裁院,是大连国际仲裁院加强仲裁专业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大连国际仲裁院还成立保理与仲裁调解中心,探索尊重保理行业惯例的争议解决标准;组织召开仲裁如何体现商事活动特点和规律座谈会、能源与矿业专家座谈会、造船合同仲裁选择研讨会等座谈研讨,就专业性极强的相关议题开展集中讨论;与大连市律师协会联合开设商事仲裁训练营,通过系统性的业务课程,让学员们从理论和实务两个维度深入掌握商事仲裁的精髓,提升仲裁法律服务能力;加强与吉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国内多所知名高校间的交流协作,联合培养涉外仲裁后备人才,每年均有百余名学生从中受益。

此外,大连国际仲裁院建立以大连仲裁为核心,联合省内沿海经济带其他仲裁机构为基础的仲裁一体化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做大做强,形成区域仲裁品牌效应,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融入多元解纷体系

在改革中,大连国际仲裁院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关于推进诉讼与仲裁相衔接的民商事纠纷调解机制建设的意见(试行)》,联合出台《关于建立法院与仲裁机构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并于2024年7月进驻位于大连金融法庭的大连金融纠纷调处中心,参与构建调解组织、商事仲裁、公证参与的“三位一体”解纷机制,探索仲裁机构在实质化解纠纷中的独特路径,已与多家基层法院积极开展诉仲对接工作。

前不久,大连国际仲裁院驻大连金融纠纷调处中心调解室高效调解一起信用卡纠纷案件。

原来,申请人某银行与被申请人郑某某因陈年信用卡欠款争执不下,仲裁秘书借助金融专业优势仅开展两天调解,便促成双方签订减免部分欠款并立即偿还的调解协议并履行。

这是大连国际仲裁院积极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鲜活实例。

为了深度融入多元解纷体系,大连国际仲裁院还与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辽宁省、大连市级侨联等组织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与市工商联建立民营企业商事仲裁调解中心,丰富民企解决纠纷的路径选择。

搭台输出法律服务

实践中,大连国际仲裁院立足公益性法律机构定位,三年多来,积极搭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面向企业自出经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

连续举办两届为期十天的大连仲裁周活动,吸引会聚数十万名来自境内外知名仲裁机构、政府、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嘉宾参加关注;举办35期“国仲大讲堂”活动,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就热点、难点法律问题举办专题讲座;连续三年举办东北企业法治论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一流法治服务高地;联动开展百余场法律沙龙及专题讲座活动,共计千余家企业从中受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围绕辽宁省委、省政府对大连仲裁设定的改革目标——建设东北亚国际仲裁中心,三年多来,大连国际仲裁院以大连为基点,辐射东北三省一区,锚定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积极拓展仲裁业务。当前案件来源遍及全球四大洲,双方当事人均不是大连本地的案件,受案标的额占全年总标的额的40%。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毕凤有说,“在改革创新路上,大连国际仲裁院不断开拓仲裁的新航道,以智慧为帆,以合作为桨,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进发。”

转载来源 | 法治日报

注:据最新官方数据,截至2024年底,大国仲改革期间累计受案标的达556亿元。

文字编辑:于嘉琦

美术编辑:刘瑞龙

责任编辑:胡晓牧